您好,欢迎光临专业能力评价中心     
logo

做人力工作的,不能不知道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

发布时间:2024-05-22 来源:本站 作者:人才评价中心

 

做任何工作,首先必须先梳理出整体概念,在整体概念之下,再有局部概念;在局部概念之下,才有细节落地实施方案。从对工作的认知上,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,而不是只做具体,不知整体,那岂不跟盲人摸象一般了。

人力资源工作也是这样,必须先有整体概念,这个整体概念,就是构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综合体系体系,具体说,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。这六大模块,指引了完整的人力工作范围和提升完善的方向。

这六大模块是:

1.人力资源规划

2.招聘与配置

3.培训与开发

4.绩效管理

5.薪酬福利管理

6.劳动关系管理

这六大人力模块,哪个更重要、更核心、更基础呢?是薪酬福利管理,它可以简单到一张工资表,但绝对是最核心的,因为他涉及到人力最底层的逻辑:干多少活给多少钱的问题。所以说,做人力工作的第一步,是要会做工资表。或者说,连工资表都不会做,就不能说你懂人力工作。所以,做企业领导的,通常都非常重视工资表。

下面对各模块作用和要点做简要说明,凡是负责人力工作的人更要对每个模块给予重视,在实践中多思考如何落地,如何提升,这样才能给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。

一是人力资源规划:这里有两个内在逻辑:一是要牢记,人力资源规划是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,因此要做人才盘点,企业需要的岗位和人员是什么标准?现存的有什么差距?如何通过招聘、培训、晋升、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安排等方面努力达标,甚至做超前准备?二是要有团队整体战力指数概念,学历、年龄、工作履历、特长、背景资源等都构成战力要素,规划的目的,清楚现有的战力水平,向提高战力的方向去调整。人力资源规划至少是年度工作的刚性组成,也是常态化盘点、不断向高标准调整的日常工作。没有人力资源规划视野和概念的人力工作,是盲目的,等同于拉车不看路,走哪是哪,掉沟里也不奇怪。

二是招聘与配置:招聘就像细胞更新,新鲜血液,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刚性基础。招聘难易,主要取决于渠道的选择、薪酬在同业中的水平、事业发展的前景,或者说处在发展周期的哪个阶段。显然,薪酬高于同业平均水平,以及事业发展处于上升期,招聘工作就容易落实,反之,则难度增加。所以,好企业有利于吸引高智力人才,而差企业则只能偏重于操作、执行型人力。招聘与配置具体工作包括岗位分析、招聘渠道的选择、面试与选拔流程、录用决策以及新员工的入职安排等,尽力确保企业能够吸引并选拔到合适的人才,并将他们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上。

三是培训与开发:培训与开发是人力管理较高级的部分,很多企业只注重基层员工操作层面的技能培训,而对中层、高层的能力达标,以及企业文化、企业核心技能、核心竞争力的继承与提升不重视,甚至没有概念,其实,中层、高层的能力达标才是更重要的,一个不合格的,能力严重欠缺,甚至品德不到位的领导,才是最有破坏力的。所以,培训与开发不能只看员工不看领导,越是高的领导,越有持续的学习能力,跟上企业发展和竞争发展的要求。培训与开发具体工作,主要包括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、潜能开发、继任者计划等,它的目标,是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营、增强企业竞争力服务的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提高员工个人的能力。

第四绩效管理:要让员工自发自动投入到企业工作中,为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服务,靠什么?靠的是绩效管理。绩效管理有奖有罚,就像上坡的车,有推有拉。绩效对应的是绩效工资,也对应着持续不达标将面临的人事等级不同的考核、处罚。这种处罚,轻则奖金减少直至为零,重则降职降级甚至解除劳动合同。绩效管理给业务管理和岗位考核提供了一把有力的大刀,也提供了一盒喜庆的糖果,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日常工作。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,需要设定合理的绩效指标,定期进行绩效评价,并反馈与沟通。

第五薪酬福利管理:这是人力管理的核心工作,也是维护企业人员稳定、工作状态稳定的基石。一定要准时发工资,不仅是人力的事情,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职责所在。薪酬福利要素是公平性、竞争性的薪酬结构,包括基本薪资、奖金、福利计划等,要能吸引、留住人才并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,同时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,把政策用足,又不能违法。

第六劳动关系管理:这块工作是客观存在的,也是对人力工作人员的人性的挑战,最棘手的是解聘、处理问题员工、应对劳动仲裁、处理劳动争议。而平时要把劳动合同管理、员工沟通、员工权益保护维护工作做细作扎实,尤其是劳动合同,试用期、首期合同期限、续期期限,合同内容涉及企业规章制度的遵守、都要仔细斟酌,既要有效保证企业利益,防范用工风险,也要有超前眼光,增加企业竞争力、吸引力。劳动关系管理,要为营造良好的劳资关系服务,为保证企业和谐稳定服务。

人力六大模块各自有其重点,但显然它们之间相互影响、相互依赖,共同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化框架,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。



主办单位:专业能力评价中心   指导文件:人社部发〔2020〕104号